进行性核上性麻痹(PSP)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常伴随吞咽功能下降、肢体活动障碍、营养吸收减弱等问题,科学饮食需围绕 “保障安全吞咽、维持营养均衡、减轻身体负担” 三大核心,同时结合患者个体症状调整,具体建议如下:
从吞咽安全角度,需优先规避呛咳与误吸风险。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咽喉肌肉协调性下降,应将食物处理为 “软质、易吞咽、不易松散” 的形态,比如将米饭煮成软烂的粥、肉类剁成肉末制成肉丸或肉糜、蔬菜切碎煮软或打成泥状;避免干硬(如坚果、油炸食品)、黏性大(如汤圆、年糕)、易呛咳(如汤羹、稀粥直接饮用)的食物,若需饮水,建议使用吸管或稠厚剂将水调至糊状,降低误吸引发肺炎的概率。
营养搭配上,需兼顾能量与营养素均衡,延缓肌肉萎缩、维持身体机能。蛋白质是修复神经与肌肉组织的关键,建议选择优质蛋白,如鸡蛋羹、豆腐、鱼肉(去刺)、低脂牛奶等,每日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 0.8-1.2 克计算;脂肪以易消化的不饱和脂肪为主,如橄榄油、牛油果、坚果泥(需确保无颗粒),减少肥肉、动物内脏等饱和脂肪摄入;碳水化合物优先选全谷物(如小米粥、软面条),搭配适量水果泥(如苹果泥、香蕉泥),补充膳食纤维与维生素,预防便秘(PSP 患者因活动减少易出现便秘,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)。
展开剩余30%饮食细节需适配患者身体状态,比如患者常伴随进食速度慢、易疲劳的问题,建议采用 “少食多餐” 模式,将每日 3 餐拆分为 5-6 餐,每餐量减少,避免患者因进食时间过长体力不支;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坐位,头部稍前倾,减少食物反流;若患者已出现明显吞咽困难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制剂(如肠内营养粉),确保热量与营养素充足,避免营养不良加重病情。
此外,需密切观察患者饮食后的反应,如是否出现呛咳、腹胀、便秘等,及时调整食物种类与形态;同时避免辛辣、过烫(温度控制在 37-40℃)、过咸的食物,减轻消化道与咽喉部刺激,助力患者在病情进展中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与生活质量。
发布于:北京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