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“春秋第一衰人”宋殇公:千方百计害堂弟,却为堂弟做嫁衣_宋国_武庚_周朝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0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98

    前不久,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:孔子姓什么?答案是“子”。孔子姓孔,是孔氏家族的后代。

    那么,孔子为何姓“子”呢?这就得追溯到他的祖先孔父嘉。要讲孔父嘉的故事,就不能不提到春秋时期的宋国。

    宋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,与其他国家相比,具有独特的背景。为何说它特别呢?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晋国、齐国、郑国、卫国、鲁国、燕国等国家,这些国家不是周天子的亲戚,就是曾为周朝立下赫赫战功。唯独宋国,它是由商朝的遗民所建立,周朝对它的态度相对冷淡,封了它一个公爵的职位,这在当时爵位系统中属于最高级别。

    回顾历史,商朝灭亡后,周武王建立了周朝。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姬发推翻商朝,建立了周朝。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并遵循“灭国不绝祀”的传统,周朝继续保留了对商族的祭祀活动。周朝还特别将商朝的王子武庚分封到殷地,作为对殷商遗民的统治。武庚的家族姓氏,便是“子”。

    展开剩余73%

    为了监控武庚的行为,周武王派遣了自己的三位兄弟到殷周边的地区,建立了邶、鄘、卫三国,这就是所谓的“三监”制度。

    这三位“监国”分别是:周文王的第三子管叔(姬鲜),被封为卫国国君;第五子蔡叔(姬度)被封为鄘国国君;第八子霍叔(姬处)被封为邶国国君。

    公元前1043年,周武王去世,成王即位。因年幼,周公代行王事。但这引起了管叔的不满,管叔及其他“监国”如蔡叔和霍叔与周朝的中央政府产生了矛盾。与此同时,武庚也一直心怀复国之梦,与管叔、蔡叔等人联合,甚至拉拢了徐、奄等东夷部族,共同发动了反叛,史称“三监之乱”或“武庚之乱”。

    周公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,终于平定了叛乱,武庚被处死,管叔也被杀,只有蔡叔被宽恕,霍叔则被废除爵位。

    为了安抚商朝的遗民,周朝将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封到商朝的旧都商丘,建立了宋国,奉行商朝的宗教祭祀。这标志着宋国的诞生。

    宋国继承了商朝的两个重要制度:兄终弟及和重视商业。在宋国的历史中,这种制度得到了传承。

    宋国的第一任国君微子启去世后,由他的弟弟微仲继位。宋国的君主继承制度因不定期更换君主,导致了继位的混乱。宋湣公去世后,由弟弟宋炀公继位,这引发了宋湣公之子的不满,他发动了对叔叔的杀害,最终成为宋厉公,之后宋国的君主传承始终遵循父死子继。

    然而,前728年,宋国的第十三任国君宋宣公却打破了这种继承制度。他决定将君位传给弟弟公子和,而不是太子与夷。此举引发了国内的动荡,但公子和继位后,成为了宋穆公。

    公子和继位后八年,在他临终时,他并没有将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,而是再次试图把国君位置交回给公子与夷。孔父嘉,这时是宋国的司马,也就是掌管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,宋穆公临终时托付了与夷的继位事务。最终,孔父嘉带领群臣支持公子与夷继位,这就是后来的宋殇公。

    宋穆公死后,他的两个儿子公子冯和左师勃被送往了郑国,宣公的义举却在宋国引发了长时间的动乱。宋国在兄弟之间传位的过程中,错失了继位的稳定,国家因此陷入了困局。

    随着公子冯在郑国的出现,宋郑之间的战事也愈演愈烈,最终由旁国卫国挑起了战争的火花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